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提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,检验学校突发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,确保突发疫情能得到及时、有限处置,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,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传播蔓延,全力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做好疫情防控开学准备工作。2020年4月30日,学校举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演练。校长叶忠,副校长肖创海、计林、林勇刚,以及在穗教职工全程观摩学习。
演练前动员讲话
正式演练开始前,林勇刚副校长作动员讲话。林校强调通过本次演练,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熟知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处理流程,希望教职工把各项演练流程和措施内化于心,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,为学生返校做好充分准备。

林副校长动员讲话
第一场景 学生入校检测演练
4月30日,开学第一天,上午九时,18级学生正在返校检测。学生在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下,彼此间隔一米,在校门外有序排队,等待通过健康检测。3名同学间隔1米排好队,首先进入消毒区消毒行李,再到测温区测量体温,额温36.8度以下方可进入校园。高于36.8度进入复测区复测体温,复测异常进入留观转诊点,对体温异常学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,逐级上报;体温正常学生进入验证区验证健康码并指引扫码登记信息。

学生间隔1米,有序排队健康检测

入学体温检测
第二场景 食堂用餐演练
学校实行打包分餐制,取消堂食,师生排队进食堂,保持1米距离,先在食堂洗手区用七步洗手法洗手,即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。洗手完毕,排队到窗口拿饭(依然保持1米距离),食堂员工将打包好的饭菜递给学生(饭菜为固定搭配,取饭过程不得交流)。学生取饭后,自行带回宿舍用餐。

进入食堂需洗手
第三场景教室检测演练
返校后,每天早、中、晚体温监测不能少。课堂上学生的身体状况更是要随时留意,做好应急准备。4月30日,下午14:10时,任课老师在教室对学生进行午检,发现一名学生体温38.5度。经检测学生体温异常后,学校立即启动模拟疫情应对,围绕“发现--上报--应急处理--校医预检--分诊--隔离--转运--消杀”等重点环节进行全流程操作、全过程处置的演练。

教室午检,发现体温异常学生

校医对体温异常学生进行分诊
第四场景 指挥部
校长收到校医告知出现体温异常学生后,第一时间向上级行政部门报告,并通知学校各工作小组,召开紧急会议,学校马上启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预案。

召开紧急会议
第五场景:学校隔离室
通过学生工作科、校医室的排查,确定该同学同班级、同宿舍、同伴好友等密切接触者45人,由校医联系从化区疾控部门到校,将密切接触者交由疾病部门处理。确定该同学的一般接触者50人,该批同学由校医带到学校隔离场所,进行14天集中隔离观察。由保卫人员黄钊博,班主任黄秀英,校医骆医生组成三人防控小组,每天对集中隔离观察人员进行健康监测。

一般接触者隔离
第六场景:安全警戒、校园终末消毒
保卫处安排安保人员,对学生生活过的宿舍楼层、教室楼层、隔离区实施封闭安全警戒,并做好安全警戒值班工作。由物业消毒组负责,安排消毒人员,对患者活动的区域,包括宿舍、教室、临时隔离等场所,进行终末消毒,消毒人员要穿戴个人防护,戴口罩、头套、手套、胶鞋等进入教室,先按照规范配置消毒液;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拖拭,课桌门把手用含氯消毒剂喷拭,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;电脑等电器产品,用酒精擦拭消毒,离开课室前,封闭课室并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小时,紫外线照射后开窗通风。

校园终末消毒
本次演练的开展,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和措施,促进了学校防控工作的科学化、标准化和程序化,帮助教职工熟悉了疫情防控流程,提高了应对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,有力保障了复学后教学、学生管理工作的安全有序,为全校师生筑牢健康和安全防线。
下一阶段,学校将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,进一步完善复课后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案,规范流程,加强培训,提升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,为师生返校复学做好充分准备,切实保障师生健康、开学稳定。